您好!欢迎访问荆门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!

生命的双向奔赴——00后村医与80后厨师的跨代生命接力

发布时间:2025-09-08

  2025年9月8日,武汉某定点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,两台血细胞分离机正在同时运转。一边是刚大学毕业的村医小刘,一边是40多岁的餐馆厨师敖师傅。素昧平生的两人静静躺在采集床上,鲜红的血液在导管中缓缓流动,268毫升和28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正在汇集,即将为两个垂危的生命带去重生的希望。这场两辈人跨越20余岁时光的生命接力,正在书写着一段关于勇气、奉献与希望的感人故事。

0.png

  两份初心 同样选择

  2023年6月,00后大学生小刘第一次走进献血车。“就当是送给自己成人的礼物吧。”刚满19岁的他笑着说。当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时,他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同意书。“多一个机会,也许就能多救一个人。”

  与此同时,在沙洋县的一家小餐馆里,80后厨师敖师傅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。这已是他坚持献血的第12个年头,累计献血量达到3200毫升。“2021年那次献血时,听说造血干细胞能救白血病患者,我立马就登记了。”敖师傅抹了把额头的汗珠,“咱就是个普通厨师,但能救人一命,值了。”

  两个不同年代的人,在不同时空做出了同样的选择,就像播下了两颗生命的种子,静待花开。

0 (1).png

  生命来电 义无反顾

  2025年6月底,小刘接到那个改变命运的电话时,刚刚离开校园。“配型成功了?好的,我同意!”这个00后男孩没有一丝犹豫。此时的他不会想到,当他穿上白大褂成为村医时,这份承诺将迎来实践的考验。

  7月中旬,刚到某卫生服务中心报到不久的小刘再次接到红十字会电话。一边是崭新的工作岗位和亟待熟悉的工作,一边是患者殷殷期盼的目光,这个年轻人展现了超乎年龄的担当。在得到单位领导全力支持后,他利用休息时间往返医院,完成了一系列捐献前的复查与体检。

  8月中旬的酷暑中,敖师傅也接到了同样的“生命来电”。餐馆老板回忆:“那天气温逼近40度,厨房就像蒸笼一样,敖师傅接完电话,只说了一句‘要救人’,就继续颠勺炒菜。”

0 (2).png

  跨界携手 为爱让行

  捐献前的半个月,两位主人公开始了各自的准备。

  小刘在单位的工作,需要做居民身体健康的信息采集、慢性病的定期回访、高流行病的活动宣传、一些疾病的筛查摸底和给特殊群体的健康体检,繁琐的工作千头万绪。但这个年轻的村医完美平衡了工作与捐献:“自己是医生,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患者的重要性,每天的工作虽然很累,但想到能救人,浑身都是劲。”

  敖师傅则面临更实际的问题:餐馆早点生意很好,他又是主厨。“要不就算了?”家里人心疼地劝他。但这个80后汉子摇摇头,直接找到老板:“早点可以停,救命不能等!”令人动容的是,老板当即决定:“早点部暂停营业,工资照发,咱们餐馆也要为生命让行!”

0 (3).png

  武汉相遇 生命花开

  9月初,两人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先后来到高铁站,素昧平生的两位老乡在这里相遇了。

  “您也是沙洋的?”小刘惊喜地发现。“巧了不是?俺们还是同行呢!”敖师傅幽默地回应,“我们都穿白大褂,你是治人的大夫,我是治饿的厨师。”轻松的氛围中,两颗善良的心就这样走近了。

  注射动员剂的4天里,两人互相打气。当敖师傅因药物反应腰酸背痛时,学医的小刘耐心解释原理,帮缓解;当小刘担心采集影响工作时,敖师傅以过来人的身份开导: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,工作啥时候都能做。”

  9月8日采集当天,两人在同一间采集室里,生命之花如期绽放。血液分离机运转4小时后,小刘成功捐献26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,敖师傅捐献283毫升。这两个装着“生命种子”的恒温箱被紧急送走,即将开启新的使命。

  生命永远年轻

  这场跨越20多岁的生命接力,让我们看到了代代相传的善意。00后的勇于担当,80后的执着坚守,同样珍贵动人。

  荆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动情地说:“配型成功率仅数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,两人来自同一地区同时捐献更是难得,这也是荆门市首次两名志愿者同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例,这不是巧合,而是善良的必然。”

  红色的血液不分年龄,无私的大爱没有代沟。当00后村医遇见80后厨师,当白大褂邂逅厨师服,他们用行动证明:生命永远年轻,爱永远在场。这份跨时代的爱心接力,正在荆楚大地上续写新的篇章……